异丙醇铝为白色半透明块状或圆柱形小块固体。有吸湿性。遇水分解成氢氧化铝和异丙醇。在少量氯化汞(生成活性很高的铝汞齐)的催化下,由铝粉与无水异丙醇加热反应即可制得。用作胶黏剂的交联剂。还用作催化剂、脱水剂、防水剂等。
中文名: 异丙醇铝
英文名: Aluminium isopropoxide
别 称: 异丙醇铝、三异丙氧基铝、2-丙醇铝、异丙氧基铝
化学式: C9H21AlO3
分子量: 204.24
CAS登录号: 555-31-7
EINECS登录号: 209-090-8
熔 点: 118℃
沸 点: 138-148℃
外 观: 吸湿性白色固体
闪 点: 46°C
应 用: 用作还原剂、强脱水剂
安全性描述: 8-16
危险性符号: F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181 4.1/PG 2
柱形小块
含量(Purity): 99%
密度:1.025 g/cm3 (20 °C时)
熔点:128~132℃
沸点:138~148℃(1.33kPa)
化学特性:有吸湿性。遇水分解成氢氧化铝和异丙醇
毒性:微毒,LD5011300mg/kg
合成方式:在少量氯化汞(生成活性很高的铝汞齐)的催化下,由铝粉与无水异丙醇加热反应即可。
2、用作还原剂、强脱水剂
3、用作脱水剂、催化剂和防水剂的原料。
4、医药中间体、有机催化反应。 异植物醇、睾丸素、沃氏氧化物、黄体酮、雄烯二酮、炔孕酮等激素类医药中间体,橡塑加工用铝酸酯偶联剂的原料之一,油墨增稠剂-脂肪酸铝氧六环化合物AOC18的原料,也用途活性催化剂及载体,无机膜,适作还原剂、脱水剂、防水剂。
历史:
亚历山大蒂森科在1898年的俄罗斯物理化学年会上的论文首次报道了 异丙醇铝。他的贡献包括了详细描述了异丙醇铝的合成,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在催化反应(催化转化为酯醛)中的作用(异丙醇后来被发现也具有催化活性),以及作为还原剂在麦尔因和施密特的meerwein-ponndorf-verley(1925年)。MPV反应的逆反应,醇氧化为酮,被称为奥彭奈尔氧化,早期的奥彭奈尔采用铝氧化醚代替异丙醇铝氧化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