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施行了峰谷电费大额差价的政策。就是在早上7点钟至晚上11点钟时段,实行高位电价,大约在0.8元~1.2元/kwh(有的地区甚至更高)。而在晚上11点钟至早上7点钟时段,实行低位电价,大体在0.2元~0.3元/kwh(有的地区甚至更低)。如此大的差价,就是为了鼓励用电单位,尽可能的在用电低峰时段使用电能,这样既可以大幅降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力负荷(有的地区甚至已达到不堪的程度),又能大幅提高我国电力使用的效率。同时,又能间接达到降低热电厂整体废气排放指数。(因为夜间热电厂的锅炉与发电机不能停止,必须照常运行,又因为夜间用电负荷的大幅减低,所以很多的电能被无功损耗掉了,在这同时,废气的排放却依然继续。这就相对提高了废气排放指数)
作为电加热型热工设备,以往的技术概念是使用电能,对某种被可加热材料进行电热转换,而后直接将热能再次转换,比如对某种液体介质、或者某种气体介质、亦或是某种固体介质进行热交换后,直接输入至所需热工系统中。
它的技术特点是电热转换后的热能,必须是在加热与使用热能的同时进行。如果是较大功率的电热设备,会产生很大的电负荷,可能会造成所工作区域的大幅供电系统压降,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严重问题。
由此,一项新技术产生了,即:利用国家低谷电政策,在低谷电价时段,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后,将热能存储于由某种蓄热物质制作的热存储设备中,待需要使用时,随用随取。
我国有些地方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在用电低峰时段,将水通过电加热后存储于水罐中,待用电高峰时停止电加热,并可随时使用热水。但是我们知道,在常压下水的加热温度是有限的,约90℃。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区间使用,比如生活用水等。这就不能满足大部分工矿企业的生产性热能指标的需求,这是用水做蓄热介质最大的技术局限。而且为了增加热能的储量,水罐往往需要制作得很大,同时为了节能,又需要对水罐进行高质量的保温处理,这样既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又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投入。因此,这样的尝试是目前的一种无奈之举,而且在技术上是落后的。
由于我国现在对环保的要求在不断升级,低成本的传统燃煤锅炉已不允许使用。大型的燃煤锅炉,需要增设大型的
对尾气排放进行除尘、除硫的系统,一般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房地产开发商等,资金投入大是一个方面,技术上也是很难完成和达标的。而且这些设备的寿命周期很短,经济上也划不来。
因此,就需要研制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的新型蓄热设备,来满足国家对环保、节能、清洁、高效的要求与满足众多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