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包括控制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数学一级学科下的运筹学与控制论二级学科。
算法与系统软硬结合,深厚的数学基础可以让应用做得更深。
目前,学院的强项在机器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预测。
智能机器人拥有方勇纯,韩建达两位人工智能首批智库专家,占全国13位机器人组专家之二。
方勇纯是,研究方向在机器人视觉控制;无人机;欠驱动吊车系统;微纳米操作。
方勇纯是我国欠驱动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最近五年,频获大奖
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入选天津市杰出人才;
第5届陈翰馥奖;
天津市高等教育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天津市专利奖金奖;
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现在人工智能的赵新团队,研究方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微纳设计与加工,生物模式形成与组织发育建模。
南开大学校
友在微操作机器人方面,课题组开发了面向脑科学的机器人化膜片钳系统,面向生命科学的显微分析与操作仪,面向自动化核移植的显微操作机器人,自动化模式动物行为学观测系统等多套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自动化显微操作与观测系统, 获得了世界首批机器人操作克隆动物,入围“2018智能制造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多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赵新团队全球第一次实现机器人克隆猪,是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
张娟娟教授的研究方向: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医疗及辅助机器人/人机物理交互控制及优化。
2017年,张娟娟以一作发表《Science》主刊助力机器人领域第一篇研究性论文,迄今为止机器人领域仅有十几篇之一。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除了智能机器人,智能预测等领域外,这几年也拓展相关方向。
如有家长提到的水下机器人等,我们也有很牛的老师。
张晓宇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目标识别与跟踪、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张晓宇2019年6月加盟南开,是军方装备领域专家,主持国家973及很多武器装备研制,涉及机密,不展开谈了。
南开人工智能学院的很多成果已经落地应用,去年来深圳盐田落地了一批医疗机器人项目,面向大亚湾进行推广。
这几年,南开人工智能学院和生物医学金融等学院展开交叉合作。
南开人工智能20年后的部分人才引进
1.陶金 芬兰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代表作:TAES*1、IEEE/ASME Transbs on Mechatronics*1、Acta Aeronautica at Astronautica Sinica*2、IFAC*1;
2.霍卫光 ICL Research Associate,获法国国家助理教授资格认证,代表作:IEEE ToR*3、TNNLS*1、TNSRE*2、Robotica*1、ISR学生论文(指导教师)入围*1、ICRA*3;
3.何昆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副研究员;
4.杨博渊 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后,代表作:TII 2021论文、TII*2、TIE*1;
5.党宇 奥克兰大学博士,代表作:IEEE/ASME Transbs on Mechatronics*1;
6.李文宇 博士后,代表作:TITS*1;
7.刘晓芳 中山大学博士,代表作:两篇ESI高被引论文、TPDS*1;
8.卢彪 南开大学博士,代表作:Automatica*3、TAC*1、TI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