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淮安附近的污水管道水下封堵
潜水器的发展情况
潜水器是各种水下运行器的统称。通常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两大类。
载人潜水器是在水下有人操作,并可携带成员的一种潜水器。根据舱室压力的不同,可分为常压载人器、闸式潜水器和湿式潜水器三种。湿式潜水器,其舱室是非耐压的,驾驶员和成员需戴水下呼吸器,主要用于潜水观光和运送潜水员。闸式潜水器是一种组合式载人潜水器,可在水面及水下航行。早的一艘闸式潜水器于1895年是根据“沉箱”的气闸原理制成的。闸式潜水器首部的驾驶舱内为常压,驾驶员可利用仪器设备对舷外目标物进行水下观察和录像,可监视舷外潜水员的活动,并能及时营救。
潜水器中部为一可调压的潜水舱。当舱室内外压力平衡时,打开底门,潜水员可出潜水作业。作业结束,返回舱室。潜水员可在高压下与母船上的甲板减压舱对接后,进入甲板减压舱再实施减压。闸式潜水器在水下有很大的灵活性,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潜水器,但他的投资和使用费用均较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从法国进口过SM358和SM360两种闸式潜水器,其潜水深度为300m常压潜水是人在潜水过程中始终处于常压环境下的一种潜水技术。人在水中直接潜水的深度在500-600m范围,而人在密闭的常压耐压壳体中,可以到达海洋的深处。1960年,“曲斯特”号常压载人器创造了深潜10911.84m的世界纪录。
常压潜水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作业型潜水器,主要由坚固耐压的轻质合金躯壳、机械手和生命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操作者呼吸常压空气,因而没有氦语音失真及保暖问题,潜水作业后也无需减压。20世纪70年代初的产品型号有“吉姆”和“山姆”,外形拟人,四肢有活动关节,水下活动不够灵活。后来的“黄蜂”、“蜘蛛”和“螳螂”型,下肢改为桶型,设6-8个小型推进器,可上下、左右、前后移动,也可悬停作业,潜水深度达610m。因不在是人形,故称为单人常压潜水器,简称OMAS。OMAS的主要优点是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投入使用,不足的是在水中停留的时间受到海况和人的耐受力限制。国内有代表性的QSZ-11型常压潜水服兼有观察和作业等功能,既是常压载人潜水器,又可作为简单的遥控潜水器,其工作深度为300m,水下巡航半径50m生命支持力80h,可以在海况不大于4级的海区进行作业。
遥控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是两种典型的无人潜水器,遥控潜水器常按英文名缩写称其为ROV,是一种依靠水面遥控而运行的潜水器。按遥控方式不同,ROV可分为系缆和无缆两种类型。前者通过电缆可把水下获得的水深、水温、航向、航速等各种参数传回水面控制台上。操纵人员可监视ROV的活动,并进行遥控指挥,指令它在水下完成一定的任务。后者由水面通过声波指令对ROV实现遥控。目前,ROV的深度已达7000m,但其工作深度多般在600m以潜。ROV由于不需要人员下海而无生命危险和可以不必自行携带动力源等,因而尺寸小、重量轻、造价低,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ROV研制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台HR-I型ROV属水下观察型ROV,其深度为300m,水下巡航半径120m,航速2.5kn。之后,国内又研制出YQ2型等几种作业型的ROV,具有水下搜索、水下观察、和水下作业等功能。
水下机器人又称海洋机器人,是一种代替潜水员在水下作业的自控的潜水器。能在水下游动或行走,能模仿人的手和臂的运动,完成水下作业所需动作。上,水下机器人品种繁多。国内,1994年研制出台潜水深度为1000米的探索者号水下机器人。1996年又研制成6000m的CR-01型水下机器人。目前,我国在无缆智能型水下机器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