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朋友您们好,选配件,赏美文,有事联系我,随叫随到。
趁人流XX之际,避车水马龙之时,踏一路青石板,嗅一路柳花芳香,听一路泉水声汩汩。访杨柳人家,品一碗甜沫,亦是人间幸事。
老胡同里,隐约看到一块掉了漆的牌匾,上面写着“纯手工甜沫”。出于好奇,便走进院子里,朝那位正煮着甜沫米糊的老婆婆轻声说到:“来一碗甜沫。”老婆婆朝我轻轻笑笑,请我到屋内坐下,随即就去煮甜沫了。
诧异!老婆婆竟然还在手工制作甜沫,连米糊面还都是用石磨磨成的。我不解,“老人家,现在都用机器磨粉了,您怎么还用手工磨呢?您岁数又大了,这样不累吗?”老婆婆摇摇头,“小伙子,我家甜沫从XX下来,一直都是手工做的,现在,那么多商家都是都用机器做,我也想用啊,可用了机器,那XX的手艺谁做呀?”我有些惊愕,又有些惭愧。在这科技发达,新零食辈出的时代,人们早已忘记了传统手艺,早已沉浸于机器生产的新鲜食品,早已把守着一门传统手艺当作固执。
看这牌匾,或许很少有人特地来这喝一碗甜沫吧,想着,不禁热泪盈眶。老婆婆取出豆腐皮,用她熟练而精湛的刀功切成细丝,用开水泡开,取出泡好的花生米,仔细检查着每一粒花生米的大小形状是否合乎她的要求;再取出一小把腐竹、青菜等配料。炉上的米糊早已冒起泡泡,老婆婆娴熟地把配菜全部放进米糊,煮着,煮着.......
似乎过了很久,甜沫煮好了,我双手接过甜沫-----我想,这或许是对这门甜沫地传统手艺。这位年逾七旬却仍然坚守着传统,坚守着自己心中对传统地发扬与继承地梦想地老人家地尊重。我端着这碗甜沫,深深喝一大口......
我想,如果有人问我:跑大老远,就来喝这碗甜沫,值不值得?我会爽快地回答,“值得!”如果有人问老婆婆,“七十余年只为坚守一碗‘传统的甜沫’值不值得?”他会委婉地回答,“值得!”
访杨柳人间,品一碗甜沫,值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