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29日讯
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总竞争力指数的下降体现出了我国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经营效益刻不容缓。
从盈利、成长和规模三个分指数来看,除了规模指数有小幅度的增长之外,盈利指数和成长指数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中国企业还没有彻底改变规模发展的惯性路径,战略性转型和国际化之路依然是路漫漫。
不同于以往的以营业收入为标准的500强排行指标以及相关分析,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昨天发布“2013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名单。总体竞争力指数连续3年下降,今年下降尤为严重。前10强被银行业包揽,分别是工商、农业、建设、中行、民生、兴业、招商、浦发、交行、光大。
竞争力指数下降明显
据文汇报报道,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以2004年为基期(取值100),2011年的总指数为108.78,2012年总指数为105.37,2013年总指数为94.87,较上一年度下降近10个点,连续3年均呈下降趋势,2013年下降尤为严重。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江若尘表示,从宏观层面分析,2011年的欧债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受到欧债危机的波及效应,中国500强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尤其是500强的“主力军”——钢铁、煤炭、石油、远洋等企业亏损严重,导致竞争力指数在2013年表现出严峻的下滑态势。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总竞争力指数的下降体现出了我国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经营效益刻不容缓。
从盈利、成长和规模三个分指数来看,除了规模指数有小幅度的增长之外,盈利指数和成长指数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中国企业还没有彻底改变规模发展的惯性路径,战略性转型和国际化之路依然是路漫漫。”江若尘说。
民企仍处于较弱地位
竞争力排名前100强中,民营企业占24家。从总体数量上说,民营企业在竞争力、盈利性、成长性以及规模上处于较弱地位,进入100强的数量只占到24%、41%、29%和12%。从各指标相对比来看,民企在规模上处于最弱地位,但在盈利能力上处于较强地位。
江若尘分析,2012年,在“民间投资36条”及实施细则开放和鼓励的领域,民营投资得到一定增长。但整体上,民营企业在进入真正高含金量和垄断的行业时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在金融领域,民营投资无法涉足主流借贷市场;在民航领域,民营航空在航线及时段等核心资源配置上往往被差别对待;在石油领域,民营企业常常因为拿不到原料而产能闲置;铁路部门虽多次表态欢迎社会资本投资,但民企始终无法在投资决策、施工建设、财务结算以及人事任免等方面获得相应的权利。
而从行业来看,银行业自2004年以来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2013年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83.03。银行业近几年的良好表现源于银行业以外企业的良好表现,大企业扩张与投资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而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与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鸿沟”越滚越大。
要扭转大而不强格局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竞争力的支撑,上财500强指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500强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中大企业的波动。
竞争力指标主要包括了扩大市场份额、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并考虑规模、盈利、成长等层面因素,通过11个指标计算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专家看来,通过竞争力指数分析,能够深入剖析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程度,能够比较不同行业、区域的竞争力差异,能够分析产权安排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系数。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大企业对宏观经济的低速增长适应能力较弱,国企和民企的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在持续下降。江若尘表示,由于大企业规模巨大,内部管理复杂,在需要尽快做决策时并没有给予灵活的反应。我国大企业需要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提高企业的增长质量和效益,重视企业的盈利性,谋求企业从量变向质变进行转化,成为真正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